2025年5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荔秀服饰文化街区分会场正式启幕。南山区政府相关领导、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街区行业协会代表、非遗传承人、原创设计师及企业代表等各界嘉宾齐聚荔秀服饰文化街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本次活动以“锦·绣”为主题串联非遗传承、时尚设计、产业融合三大维度,这也是荔秀街区推出的创新型文化品牌项目AUV(A是艺术Arts,U是独特Unique·,V是多元Variety)首次亮相。
荔秀时装行业协会会长李芳在致辞中表示,未来AUV将构建"文化+"产业生态,持续输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文化艺术内容,打造时尚艺术活动矩阵,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推动服饰文化贸易升级,实现文化价值转化,最终形成集文化展示、沉浸体验、产业对接、消费升级于一体的复合型业态,致力于成为文博会最具示范效应的标杆分会场。
随后,南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程正华,南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莫士龙,南山区检察院检察长李丽华,南山区慈善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周庆芝,南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张建民,南山区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三级调研员刘丽庄,南山区市监督局南山监管局领导张芳,南山区文体局领导何海辉,南山区荔秀时装行业协会会长李芳共同为分会场揭幕。
非遗工艺与时尚设计的深度碰撞
将粤绣的细腻针脚、蜀锦的繁复纹样、香云纱的天然染技等非遗工艺巧妙融入当代服饰,让非遗技艺在T台上绽放新生。荔秀优秀国风女装品牌国朴、合时为现场来宾带来了精彩的非遗时装大秀,这不仅是流动的文化符号,更展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深圳样本,以国际化视觉语言完成文化转译,让岭南传统美学在全球化语境中焕发独特魅力。
近日,首度牵手成都国际非遗节的知名咖啡品牌瑞幸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与瑞幸合作《呦呦鹿鸣杯》的蜀锦织造技艺青年传承人陈星羽,成记绸庄董事长郑静等行业专家亲临开幕现场,分别围绕蜀锦、香云纱的传承与创新展开分享,深入探讨非遗文化与区域产业的融合模式,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
多元布局,构建“时尚+科技+文化”融合生态
为提升原创品牌商业动能,荔秀街区现场启动“IP赋能产业”专项行动,同步释放“时尚+科技”双重创新信号。
以传统非遗缠花技艺定制的荔枝胸针在现场引起了关注。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南山荔枝与荔秀服饰文化街区推出跨界联名IP,主办方巧妙地把IP漫画印在明信片上,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后看到IP以AR形式呈现,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梦幻联动。
深圳市南山区荔秀时装行业协会、深圳市版权协会授权专业委员会与深圳市龙岗区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现场签约,未来将整合国博类IP、潮玩类IP、动漫类IP等资源,通过“IP化授权—创意转化—产品开发”路径,推动荔秀原创服饰从“制造”向“智造+文化IP”升级。
全域联动,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
本次分会场以“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为设计理念,打造立体化文化体验矩阵。
AUV非遗新生市集汇聚20余家摊位,展售缠花配饰、壮族包等纯手工制品,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点翠、面塑等技艺,观众可亲手制作缠花发簪、扎染手帕,近距离触摸文化肌理。三大静态展,从蜀锦、宋锦的千年织造工艺,到故宫、颐和园IP的潮玩化表达,展览通过“文物复刻—设计再造—场景应用”链条,构建“传统IP现代表达”的完整闭环。AUV时尚寻宝之旅引导游客穿梭于街区全域,在探秘设计师买手店、非遗面料馆的过程中,集齐“锦绣地图”印章,兑换定制礼品与消费折扣,实现“文化探索”与“商业消费”的双向激活。
业界标杆地位:从产业基地到文化生态枢纽
作为国内首个将非遗文化基因深度植入产业肌理的标杆街区,荔秀的价值早已超越传统产业集群的范畴。它以“文化+”为画笔,在服饰产业链的“经纬”中勾勒出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生态图谱——这里既有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动能,也有国家级非遗活化的文化温度;既有设计师工作室与工坊的创意迸发,也有文旅场景中消费者与非遗的沉浸式对话。当 “产、学、文、旅”四大板块形成协同共振,荔秀不仅为深圳时尚产业升级提供了“文化解法”,更向全国乃至全球输出了“传统工艺保护—设计创新—市场转化”的完整生态模型。
站在文博会的新起点,荔秀正以“文化生态枢纽”的姿态,引领中国时尚产业从“制造集群”向“价值共同体”跃迁。AUV是荔秀的试验,更是荔秀的决心。未来,这里不仅是服饰行业的商业地标,更将成为世界感知中国非遗魅力的“文化驿站”——让针线里的千年技艺,在全球化的时尚浪潮中持续编织属于东方的美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