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 激活城市的灵魂

发布时间 2019年11月01日 19:53    编辑:fashion    来源:网络 资讯 » 潮流

朋友曾说,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每到一个城市她总会先去当地的美术馆,甚至会为了某个美术馆专门飞去一个城市。这并非追求形式,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她对生活的品味和对未知世界的执着,去美术馆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就像《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这本书的介绍那样:“事实上,并不需要拥有多么丰富的艺术背景,才能体会博物馆及美术馆带给人们的喜悦。最重要的无非是静下心来,深深感受。不管是建筑、历史、展品、规划、休闲、氛围,只要打开它的大门,那里就存在着‘发现’的愉悦。”美术馆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让艺术与人们的生活融合,与城市产生共鸣的存在。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是2005年由三联出版社出版并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散落在伦敦各处的博物 馆和美术馆。从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到 国家美术馆、泰特当代艺术馆、蛇形艺廊、萨奇艺廊......彼时,中国的美术馆既少且封闭,几乎不与大众发生关系,而这本书则勾起了中国读者对美术馆的向往,也掀起了美术馆之于城市重要性的广泛讨论。接下来的十几年,随着城市营建的大跃进,美术馆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中国的“美术馆时代”来临。

20世纪70年代之后私人收藏的大量出现,而私人美术馆的大量兴建却是在21世纪初的这十多年间。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私人美术馆数量在2009年到2014年期间翻了三倍,截至2018年底,中国博物馆和美术馆数量已超过5300家。从中国当代美术馆起步最早的北京,到新生力量不断崛起、展览活跃的上海,从领航经济与科技的新兴大城市深圳,再到成都、广州、杭州、苏州等传统与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美术馆遍地生花。它们由世界顶级建筑师设计建造,拥有宽广的视角与先锋的姿态,带来多元的思想与艺术,它们重新激活了本土艺术生态,也架设起连通世界的桥梁。

说实话,限于篇幅,必须从那么多各有千秋的美术馆中进行选择是件让人十分为难的事,拿起放下,犹豫了好久。不过我们最终还是选出了6家也许大家还不那么熟悉,但定位鲜明、风格独特、理念创新的美术馆,希望通过它们能够一窥这个别样的美术馆时代。

龙美术馆

当代收藏界的传奇

从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吴彬《十八应真图卷》、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到陈栝《情韵墨花》、清干隆吉祥如意耳葫芦瓶、明化成斗彩鸡缸杯、张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等重量级古代与近现代艺术精品,收藏大鳄刘益谦的故事早已成为当代艺术收藏界的传奇。而他的夫人王薇偏爱油画与当代艺术,将包括 《踱步》、《山地风》、《吹单簧管的女孩》等多幅陈逸飞代表作,及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艺术与经典油画收入囊中。不过对于他们夫妇两人来说,创立龙美术馆才是真正的将“梦想照进了现实”。

龙美术馆共有三个馆,分别是2012年和2014年落成的上海浦东馆和西岸馆、以及2016年落成的重庆馆。三馆当中,尤以“西岸文化走廊”的文化地标西岸馆最为大众熟知。西岸馆总面积约 33000 平方米,展示面积达 16000 平方米,美术馆主体建筑以独特的“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共分为四层。地上一层和二层为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出挑的拱形空间表面由质地细腻的清水混凝土浇灌而成,与原北票码头构筑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时尚空间“斗廊”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以及对比鲜明的力量感与轻盈感,同时赋予美术馆建筑以极具敏锐的当代性和创造性。

作为“接地气”又有“国际范儿”的龙美术馆群的代表,西岸馆通过历年来那些品质上乘的展览和中西方文化交流项目,将“国际化”、“未来性”与“可能性”融入龙美术馆的基因中。

木心美术馆

风啊、水啊、一顶桥

今时今日,乌镇早已不止是中国的一个“旅游古镇”,令其大名响彻世界的除了每年的国际互联网大会和比肩世界三大戏剧节的乌镇戏剧节以外,就是木心美术馆了。

木心,生于 1927 年 2 月 14 日生于浙江乌镇东,2011 年 12 月 21 日辞世。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是中国当代作家、画家。作为其的学生,陈丹青认为:“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木心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木心先生去世前一年,由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陪同选定西栅作为馆址,委托陈丹青担任馆长,并请来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如陈丹青在“馆长寄语”中讲述的那样:“临终卧床期间,老人在谵妄中看了美术馆设计方案,喃喃地说:‘风啊、水啊、一顶桥。’现在,狭长而简洁的美术馆,临水而立,回应了这位诗人高度概括的话语。”

历时四年,木心美术馆终于2015年十一月正式开馆。木心故居纪念馆分为生平馆、绘画馆、文学馆,陈列木心先生的部分画作、手稿与遗物。木心美术馆的一楼与二楼,分为五个展区,展示木心先生的大量绘画与文学作品,另辟特展展厅,据《文学回忆录》谈及的众多人物,每年策划世界各国着名文学家艺术家特展。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为木心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文献。

红砖美术馆

适合拍照不是它最大的优点

极富视觉层次感的建筑、充满设计感的空间,以及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园林—红砖美术馆馆如其名,这座2014年落成,由着名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纲建筑设计的美术馆用一块块红砖建造起来的,极具现代风格却又糅合了中式园林构成。

今天,若要让网红小姐姐和文艺青年们选出最爱的打卡和拍摄景点,红砖美术馆必然榜上有名。不过,适合“拍照”并不是它最大的优点,这座集高水平收藏、学术、研究、展览于一体的美术馆一向叫座也叫好。从早期的《红砖美术馆收藏展》、《太平广记》、《蛇杖II-黄永砯国际巡回展》到《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丹·格雷厄姆 - 精选辑》,从《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加藤泉》再到《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 - 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和《千手观音》,红砖美术馆每年的展览虽然不多,却保持着从学术研究到展览呈现的极高水平。

正如其创办者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希望的那样,红砖美术馆可以秉持着严肃认真的艺术收藏态度,不求数量,注重质量,一点点积累,打造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的精品馆藏,同时围绕馆藏作品展开对相关学术领域突出问题和现象的深入研究。同时,通过有序且高质量的系列展览,结合收藏、研究、教育、出版和公共活动等,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为中国当代民营美术馆的运营及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参考,从而呈现中国美术馆成长生态的多维之道。

松美术馆

温榆河畔风入松

2017年9月,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迎来一道绝美的风景—松美术馆。这座美术馆由华谊兄弟创始人、董事长,收藏家王中军创办,总占地面积 22000 余平方米,拥有 12 个展厅 。

王中军在构想松美术馆主体建筑时,有两个初衷:一是节约,充分利用原有设施;二是简洁,以服务艺术为宗旨。本着这样的理念,王中军与朋友朱周设计空间创始人周光明共同完成从景观、建筑到室内的整体设计。他们去除了原始建筑的符号,将一切转化为几何、净白,使“松”成为一座极具包容力和承载力的“艺术容器”通过建筑传递出“净”之观感,“无为”之气息,让观者抛却繁杂,使艺术百态毫无顾忌的展现他们的语汇和活力,令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置之此处皆自然。两千余平米的建筑面积以及三十三亩的院落外加一百九十九棵各具特色的松树的点缀,使松美术馆静谧而别具一格。

虽然时间不长,自开馆以来松美术馆已举办多个高品质展览。首展《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分为印象派及西方现代艺术,呈现了王中军收藏的国内外众多艺术珍品;第二个大展《明月松间照—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松”》则追慕东方古意,在气息上呼应了松美术馆的氛围,展览46件作品囊括了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类型,通过对“松”的不同视角以及不同表述,反映出中国人对“松文化”的特殊情感,以及它在历史画卷中的超然地位;一周年之际的中国当代雕塑大展《感同身受》,通过那些或大型、或震撼、或细腻、或趣味的艺术作品汇集于松美术馆带有禅意的自然氛围之中,将为到场观众呈现又一个不一样的“松”;在最新的展览《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中,主题“永恒的丝线”是对布尔乔亚作品的多重解读,同时也揭示了其所有作品中贯穿的主题线。

如诗如画的建筑环境与高品质的艺术展览、深度学术研究和公共审美教育的传播普及,松美术馆不能错过。

知美术馆

老君山下的艺术之花

就像《一遇成都误终身,从此烟火满人间》这篇文章一样,人们在谈论成都的好时,总是爱从百姓民生去谈,这自然是因为衣食住行是大家最直接最切身的感受,但吃喝玩乐谈多了,成都深厚的人文底蕴却被忽略了。从早期的星星诗刊、伤痕美术、上河美术馆、成都双年展,到今天的方所书店、蓝顶艺术区、“A4”与知美术馆、Art Chengdu,成都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重镇和发源地之一,从未缺席。

是的,成都不缺文化和艺术,但在这么多亮点之中,知 美术馆显得更加特别一些。这座美术馆偏隅于距成都市区约 30 公里的千年老君山之下,总建筑面积为 2353 平米。这座美术馆外形内敛、极具禅意,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运用流水、瓦片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相融,空灵寂静,动静相宜,尽显生生不息、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美术馆VI系统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设计,由美术馆外观瓦片的元素构成,形成富有变化的水波纹样。

“万物、见解、常新”是知美术馆的核心理念,旨在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语境中,探讨东方美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与此同时,“知”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已知朝向未知,从眼前朝向无限。因而,知美术馆还将探索人自身的灵感与高科技的融合,在新媒体艺术领域进行前沿的可能性探知。建立对艺术史的完整度和开放性具有营建性意义的收藏及策展系统。

阿那亚艺术中心

那片文艺的海边

阿那亚取自梵语“阿兰若”,意指寂静处,远离人间热闹处。如今阿那亚这座海边文艺之城,艺术是最为独特而重要的精神内涵。除了海边孤独的美术馆、UCCA沙丘美术馆外,阿那亚艺术中心也在新近落成,带来让人震撼的观展体验,也让海边社区丰富的艺术与文化生活,更增一份迷人的色彩。

阿那亚艺术中心由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主持设计,以大海与水为灵感,结合海边社区艺术生活的丰富感受,呈现了一处令人惊叹的独特空间。从外观看上去,艺术中心拥有厚重而饱满的外墙体,由不同纹理的混凝土墙砖拼接而成。沉稳而厚重的观感,如同一块坚韧的岩石,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静驻不动。部分精心打磨的光滑表皮,折射出不断变换的天空,混凝土砖外墙与日光充分互动,营造一种变换的肌理。点缀青铜元素的建筑立面,捕捉了自然天光,将行人的目光聚集至艺术中心每一个展陈空间。而到了夜晚,室内光线沿着建筑内部独立的倒锥体空间散射出来,与整座建筑朴实的色调相互映衬,彼此对话,营造独特的神性之美 。

在建筑内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展览空间,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结,形成空间与作品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对话。360°螺旋上升的参观流线,将参观者引导至每一个展陈空间,营造如水般流畅而自然的参观体验。在这里,人们自由漫步、缓步而上,参观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展览空间,深度感受艺术之美,体验一段向上攀登的艺术之旅。

不同于消失于大海之畔的沙丘美术馆,阿那亚艺术中心与阿那亚电影院、单向空间等为邻,独特的建筑与空间设计,带来遗世独立之感,而身处海边社区文化艺术街区中心,又让它平添了一份烟火气。

文 | 栩栩

美术馆 艺术 平安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热点MOST POPULAR